德翔说法

Ideas

恋爱有风险,收钱需谨慎

年轻时候,过来人总叮嘱,谈恋爱可以,要看紧钱包,不要又被骗了感情又被骗了钱。那时候总觉得不至于吧。看看自己穷学生一个,俩兜翻出来比脸都干净,骗子也是专业相面的,见了都会绕着走。
不过,最近遇到了几个年轻人的咨询,愈发认为:恋爱有风险,入场需谨慎。我根据咨询内容和查阅的案例,杜撰了甲、乙的恋爱经过,只是为了方便各位对这事儿有个感性认识。
甲是85后男生,女是90后女生,机缘巧合认识后不久谈起了恋爱。一开始,甲乙双方都会互送礼物。不过从开始到结束算下来,甲送的更多、单价更贵,比如苹果新款手机、品牌衣服包包等等。有时在特别的日子或是甲惹乙生气了要道歉的时候,甲就给乙发微信红包,金额多是521元、5.21元、52.1元。
再后来,两人感情稳定了,甲为乙开通了某宝的亲情卡,简单说就是“你买东西我买单”,乙使用“亲密付”主要用于个人日常购物消费或两人吃喝玩乐的花费。在甲乙恋爱期间,经常互帮互助,吃饭购物谁都有付钱的时候。有时或甲或乙也会遇到资金紧张需要临时周转,两人也互相帮衬,比如甲给乙转账付房租,彼此有很多转账往来款。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多后的某一天,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甲生气,算了一笔账,包括甲花钱买的手机、电脑等物品和乙从他这借走没还的钱,七七八八算下来,甲告诉乙要还他6万块钱。乙不认可,甲、乙打起了官司。核心争议是,甲认为这些钱是借给乙的,是需要还的;乙认为这些钱是甲为表达爱意送的,属于赠与,不需要还。
在浏览案例时,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女生反问“手机是我让你买的吗?衣服是我让你买的吗?”我猜测女生这几个反问的本意是想表达“这些东西,是你心甘情愿送给我的,不是我找你要的,现在你拿曾经自愿送给我的东西让我还钱,没有道理”。
女生有委屈,男生也有郁闷,谁说谁的理,谁讲谁的难,最后两边财力吃紧,彼此埋怨,爱化成了仇。

我当时想,既然看了一些案例,就筛选几个问题与大家简单交流,能帮各位避开一个坑也是好的。

01

恋人之间微信、支付宝等电子转账(含红包)属于借款吗?

第一,如果转账金额是521元、666元、1314元等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或者转账时留言内容是与表达爱意相关的,比如“我爱你”、“想你”、“对不起”、“求原谅”等,这类转账不属于“借款”,一般认为是赠与。因为“借款合同关系”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双方有“借”的意思表示,而这类表达“爱”的特殊含义的转账不具有“借”的意思表示。

第二,如果转账金额没有特殊含义,是否就属于借款?不一定,需要结合双方聊天记录、其他证据内容具体分析。比如,甲给乙转了2000元,乙说这笔钱是用于支付二人房租的,乙有支付房租的相关证据。这种情况下,这笔钱可能不认为是借款,而属于二人共同生活支出;如果甲给乙转钱是用于支付乙自己的住房房租,那这笔钱就有争议了,因为恋爱关系中一方没有义务为另一方付房租,如果甲替乙付乙个人房租,本质仍是甲在赠与,如果甲否认代付房租是赠与,乙又没有证据证明甲是赠与,那这笔代付房租仍可能被认定为“借款”,需要还的。此外,如果转账中有附言或备注,一般按附言或备注内容确定钱款性质。

02

开通了“亲密付”,你的钱就是我的钱了吗?

对于恋人之间开通亲密付的行为,不同判例因案情不同有不同观点:
一种认为,开通亲密付的行为并非借款行为,应为赠与行为,付款方可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前撤销赠与,即随时关闭该服务,所以对于已经花出去的钱,付款方不能要求对方返还。
另一种认为,即使开通了亲密付,也不意味着全部转账都是赠与。比如亲密付额度1万元,不意味着每月赠与1万元。该观点认为开通亲密付行为本身不意味着所有转账都是赠与,但对于通过亲密付已支出的钱是否属于赠与,没有说明。
综合这两种观点和案例的具体情况,恋人之间绑定“亲密付”需要注意几点:
一、开通“亲密付”服务可以约定使用条件,比如用于紧急情况或某些特定情况,如果对方使用“亲密付”消费时不属于约定情况的,可以认为是借款;
二、根据使用目的,设定使用限额

三、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额度或取消该服务,也就是及时止损。

03

给出去的东西可以把钱要回来吗?

这个问题容易让人起杠,送出去的东西怎么能要回来呢?从法律上来看,争议点就在于这个东西是不是“赠送”的?
一般来说,具有强烈个人人身属性的或者有特定含义或在特定时日送的礼物多认为属于赠与,东西交付后,赠与完成不予返还。

特殊情况也有,比如,乙的笔记本电脑坏了要买新的,让甲在网上看看,结果甲没跟乙商量,自己下单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快递小哥直接给送到乙家。乙收到后就直接用了。现在甲主张这个笔记本不是送的,只是帮她买,乙应该给钱。对这种情况,实践中可能结合争议物品的价值、购买过程、交付该物前因后果、受赠方的态度等综合判断是否应退还物品或折价付款。

总之,在恋爱中,尽量理性收礼、明白消费,负担不起的礼物和消费,谨慎谨慎再谨慎。